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央视新闻】中国电科:党建聚合力 科技攀高峰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5日 编辑:新闻中心

  编者按:

  中国电科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根”和“魂”,不断强化做好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切实履行强国强军使命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9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朝闻天下》节目以《中国电科:党建聚合力 科技攀高峰 》为题,播出了中国电科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等多种方式,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贯穿科技创新全链条,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等多种方式,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中国电科在关键电子元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持续实现技术突破。

       在中国电科13所第一专业部,党员突击队队员们正在对提高氮化镓芯片的线性度进行测试,他们成功将电流崩塌降低了三倍,为进一步提高5G基站通话质量进行技术储备。

  中国电科13所第一专业部党总支书记 李亮:电流崩塌越小通话质量越好,我们这么做也是精益求精,为了让技术走在需求的前列,这样就能更好地为国家新基建做好配套服务。

       这种氮化镓芯片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5G基站的核心部件,以其高频、高效、高功率、耐高压和抗辐射等特性,能够让基站体积更小,数据传输更快,同时信号也更强。

  

  为实现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2019年,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综合性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电科13所,主动请缨承担下这一研制任务。

  中国电科13所第一专业部党总支书记 李亮 :我们觉得把5G基站用的氮化镓芯片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是我们的一个历史使命。要同时兼顾5G基站信号传输速度更快、传送距离更远两种特性,氮化镓芯片中一个叫做“栅”的金属条起着决定性作用,但从设计一开始,党员突击队队员们就遇到了困难。

       中国电科13所第一专业部党总支书记 李亮:这个栅越细,它的频率越高(传输速度越快);这个栅越粗,它的功率越大(传输距离远),现在我们要把这个栅做得又细又粗,这两个是一个非常不可调和的矛盾。

  党员突击队队长李亮办公桌上堆放的草稿本里,写满了队员们一次次的论证笔记,经过反复推演,大家最终决定采用T形结构的栅工艺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

       中国电科13所党员突击队队员 胡多恺:我们的工艺线是24小时运转的,为了抢进度,我们一起吃住在线上,哪怕是凌晨,只要(工艺)流片试验一出结果,我们就马上分析论证,等着早例会的时候我们再讨论下一步改进方案,像这种情况我们一熬就是两三个月。

  两三个月的煎熬之后,工艺模型虽然做好了,但接下来要在一个只有头发丝般厚度的芯片上打孔,再次让大家犯了难。

       中国电科13所第一专业部党总支书记 李亮:打深了,金属打坏了,打浅了,正面连不上,这要保证孔洞的腐蚀恰好到达芯片上的金属表面,不能厚了也不能薄了,还要同时达到。

  

  中国电科13所第一专业部科研人员 高渊: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非常沮丧,认为这个根本就解决不了。

       那段时间,党员突击队的队员们每天都一愁莫展,队长李亮带领大家翻阅了三百多篇专业文献,从中寻找灵感,一次次集体商讨再一次次摸索着试验,最终终于攻克了这一工艺难题。

       中国电科13所第一专业部党总支书记 李亮:我经常会说一句话,支部是战斗堡垒,党员们只管往前冲就行了。冲出去打下一片天地我就把支部搬过去,如果没打下来,也没关系,回到支部,我们补充弹药,为下一次冲锋做准备。

       在党员突击队的示范带动下,13所全体人员经过近3年的集中攻关,成功实现了我国氮化镓芯片的自主创新。

  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充分融合,哪里有“急难险重”重点任务,哪里就有鲜艳的党旗飘扬。去年以来,中国电科先后成立了2000多支党员攻关团队,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建工作部主任金铁增:我们把完成国家重大任务落实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磨刀石和试金石。突出使命责任,推动第三代半导体创新能力整体飞跃,有力保障我们国家重大工程装备研制任务的圆满完成。

打印 关闭